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为了缅怀先烈,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傍晚,毛泽东偕同全体政协委员参加了奠基典礼。此后不久的1950年3月6日,"鸦片战争以来广东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也在广州奠基。1952年8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动工兴建。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全国政协、解放军总政治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等17个单位派代表组成,由北京市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工程处,集合全国优秀的建筑家和美术工作者,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7组进行工作。此外专设一个委员会,在范文澜的领导下,研究浮雕画面所需要的史料题材。而由杭州市副市长、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副院长、雕塑家刘开渠任美术组组长。工程开工后不久,天安门前的工地内先期修建了一座占地850平方米的宽大的临时性的美术工作室,中国现代雕塑史上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雕塑工程即此拉开了序幕。雕塑家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萧传玖、张松鹤、曾竹韶、傅天仇等参加了其中的工作,他们历时4年创作完成了碑座上的浮雕--焚烧鸦片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揭幕。纪念碑高37.94米,碑基占广场地面3000多平方米。毛泽东为纪念碑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恩来题写了碑文。纪念碑上的浮雕作为建筑的装饰,不仅与建筑浑然一体,而且因其题材表现了近代史中重大的事件,作者又表现了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典型场景和典型形象,所以这一组浮雕亦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各组浮雕刻画精细,发挥了浮雕艺术的特殊魅力,于相对的平整中表现了立体的深度。可以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美术史中雕塑的开篇大作,是时代的精品,也是时代的经典。